何为“惊蛰”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;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。
此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;到了“惊蛰节”,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,称为“惊”。故惊蛰时,蛰虫惊醒,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,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。
“惊蛰”有三候
一候桃始华
二候仓庚(黄鹂)鸣
三候鹰化为鸠
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:“一候桃花,二候杏花,三候蔷薇”。
“惊蛰”农事
农谚说:“到了惊蛰节,锄头不停歇。”到了惊蛰,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,这个时节,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。田野里、大棚里都是一处处繁忙的景象。
“惊蛰”习俗
在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。
惊蛰吃梨源于何时,无迹可寻,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。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,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,明代洪武初年,带着信、义两个儿子,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、红枣,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,天长日久有了积蓄,在祁县城定居下来。雍正年间,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,正是惊蛰之日,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,先祖贩梨创业,历经艰辛,定居祁县,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,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,努力创业光宗耀祖。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,将开设的字号取名“长源厚”。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,多有“离家创业”之意,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,亦有“努力荣祖”之念。
图片 | 杨远廷
编辑 | 小沈
审编 | 钟少岩